阳光共治

手机看后厨选吃放心店
过程阳光、评价阳光、信息阳光
营造“众检”氛围

立即体验

主体自律

五定防伪技术发明专利
定人、定景、定时、定事、定位

立即体验

靶向监管

风险、任务共治地图,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
消除各种食安隐患,确保食品安全水平螺旋上升

立即体验

大数据

全方位多源数据加工方案 / 大数据预测预警方法/
可视化分析 /企业数据及信息展示/ 风险预警/网
格管理 /应急指挥及辅助决策

立即体验

最新新闻

文/栾润峰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家天天做生产,以为那就叫企业,后来才知道那叫工厂、车间。我们当时觉得有上百人很了不起,现在我们看到东莞很多工厂都有上万人的车间,如今,我们不能再用一个车间来形容一个企业了。这个时候企业管理者得了解品牌,得把企业的触角延伸到中国的“三个梯度”中去,企业就需要营销。企业家需要有品牌有营销,当然这也是一些企业家的痛苦之一。痛苦在哪呢?原来管一个车间,车间里的工人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时间和进度来做出固定的东西即可。在新的形势下,很多生产型企业正面临管理“工具人”的难题,因为原来听话的“工具人”变成了今天的“智慧人”,新招聘到的工人不仅要求能赚到工资,还会和管理者谈幸福感、自我价值、个人成就,很多工厂的管理者会头疼,因为他自己还没想到这么多,但是管理者必须要清楚,只有这样的“智慧人”才能帮助企业感知、分析市场,认知、创造客户,进而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这只有“智慧人”才能做到,如果管理者不会管理这样的人才,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将逐渐下降,最后被市场淘汰。因此,人才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此之外,在新的形势下,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或者在中国办企业的企业家将会遇到至少如下三大难题。

第一、企业管理半径扩大,经济效益却未能随之增长。在市场越加开放的今天,企业的管理半径不管企业家愿不愿意都在扩大,今天一个企业在北京开展业务的话,通过持续经营以及发展需要,过不了多久就会在天津开展业务,再过一两年说不定在新疆也会开展业务并很有可能在当地成立了相应的部门,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使然。由此,我们的管理对象将不再是眼皮子底下的几十号人,也不是方圆几百里的范围了,甚至可能会跨域不同的国度。企业管理半径的扩大带来的是一系列管理难题,比如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文化不统一、方向不一致、执行力下降,按照精确管理原理分析就是递减问题、积累问题、无限的问题、控制问题、黑箱现象、被动现象、天高皇帝远现象等统统都会暴露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效地予以认识并解决,将极大地危及到企业的管理质量及组织的生命安全。

第二、经营周期缩短,发展速度跟不上。企业要想做到管理半径扩大的同时,企业的效益不会随着收入的增涨而递减,那么就必须解决速度问题。速度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德鲁克曾经讲过,企业经营半径要伸长,能伸多长就多长。学过经济学的企业家应该知道,企业效益要随着经营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即使不增加,平衡也行,但是千万不能递减。举个例子来说,A企业去年的营业收入是1000万,今年是1500万,明年预计是2200万,可是几年来利润却不是这样的增长趋势,去年利润是400万,今年是350万,明年达到2200万的营业收入除去各种成本之后利润只能到330万,这个时候A企业还能在扩大发展吗?不能了。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企业发展到某一个点上,投入与产出正好抵消。那么这个企业就是这么大了,不能再扩大了,因为再扩大规模就变成负数了,这就注定了一个企业的规模。

因此,企业家在管理半径、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通过缩短经营周期、提升企业运转速度成为企业家面临的第二大难题。当然,企业提升发展速度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也不是单纯流程优化,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辆车,企业家是驾驶者的话,我们知道驾驶一辆车在小雨里行驶,如果行驶速度为时速20迈,窗外的小雨看上去不是密集地洒落在前挡玻璃,但是时速60迈,我们就会发现小雨迅速而密集地洒落在前挡玻璃上,一样的道理,企业家为了缩短经营周期加快企业发展速度追求更大效益,但是如果发展速度加快,企业又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很多平时不严重的问题都会因为速度加快而变得严重,本来细微的“小雨”(指企业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有可能因为速度的提升影响驾驶者的视线酿成大祸。这些现实的困难需要企业家转变管理思维,找出解决问题之道。

第三、市场需求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企业吸纳更多知识型劳动者,但是传统管理模式对知识型劳动者无效。如今,企业用的人已经从最初的简单体力劳动者升级到了有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也即前面提到的“智慧人”,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将被管理者置于管理“场”之内,管理的工作难度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

在中国,随着国民教育的普遍提升与普及,人才已经不再缺乏,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使用人才的成本却在快速、持续地增加。最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难,看一组数据:2010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640万,而每年念完高中之后不再上学的是200万,也就是说,如今在中国招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壮工人很难、几乎没有了,企业面对的至少是初中毕业生,招一个高中生的难度几乎是招三个大学生的难度。

正是由于人才结构、质量的整体提升,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者逐步减少,当这样的人员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相应产业链所需人才的短缺,这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看似悖论的现象——低端的生产制作人员不够,工厂无法进行生产,而工厂又不会支付相对更高的薪酬给大学毕业生去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大学生也不愿意到工厂去做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发展必然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教育,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家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低水平的加工链由于缺少初级工人,产能会逐步下降、利润将不断减少、市场竞争力会不断地削弱,最后一定会被市场淘汰。整个中国的产业一定会伴随着知识教育的普遍提升而进行产业发展格局的转变,也就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靠人才和智力的知识型产业转型,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要知道,中国走向知识丰富型产业是必然的,企业以后用的人都是聪明的“智慧人”。当然,一部分沿海企业已经开始将简单的生产加工制造工厂转移到了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国家,或者吸引这些地区、国家的人员到中国就业,但这只能占到其中的很小比例,大部分的加工制造企业随着国家对整个产能、结构增长方式以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需要,将逐步被淘汰出局。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认识到,想让拥有大量知识的、智慧的人认真工作做事就难了,因为他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企业管理思路也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

面对新的人才结构队伍,我们怎么来创造团队?管理者如何带领团队以最小投入获得客户满意,这些都是涉及人事管理的问题。精确管理所采取的思路是尊重人、尊重人性,通过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化,进而实现组织的高效和人员的快乐。

 


 查看路线
  • 扫码下载体验金和APP

  • 扫码下载体验阳光食安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账号